敏捷供应链的背景和概念
发布时间:2023-12-19 点击:137
敏捷供应链的提出是在九十年代末期,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日渐成熟,互联网以及以互联网为平台的各种网上应用如火如荼,在给传统产业带来无限商机的同时,也带来更多的挑战。
首先,经历多年的激烈竞争历程,企业之间的竞争已达白热化状态,产品生命周期愈来愈短,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愈来愈快,为企业盈利的新产品寿命比工业社会的产品明显缩短。
其次,随着btob(企业对企业)、btoc(企业对顾客)等各种模式电子商务的应用,全球物流配送系统的迅速发展,跨地区、跨国界网络交易行为的边际成本趋平,任何一家企业都将面临国际化、全球化的市场竞争。
再次,消费个性需求复归,许多消费者不再满足于毫无个性的流水线产品,他们更希望能够影响、最好是亲自参与到产品的设计制造过程中来,而网上开办的个性订购使这种需求成为可能。
竞争环境的剧烈变化,使单纯依靠企业内部资源孤军奋战的竞争形式显得力不从心,跨企业甚至跨行业的联盟竞争成为网络时代的主流。协作突破企业边界,促使供应链观念从线性向网络变革,并逐步形成今天的敏捷供应链思想。
敏捷供应链的概念及内涵
所谓敏捷供应链,是指在不确定性、持续变化的环境下,为了在特定的某一市场机会中获得价值最大化而形成的基于一体化的动态联盟和协同运作的供应链,以核心企业为中心,通过对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控制,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及最终消费者用户整合到一个统一的、无缝化程度较高的功能网络链条,以形成一个极具竞争力的战略联盟。
敏捷性是美国学者于199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新型战略思想,当时提出这种战略思想主要是针对制造技术领域,目标是提高制造系统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
在竞争日趋激烈、市场需求更为复杂多变的网络时代,有必要将敏捷化思想运用于整条供应链管理,其实质是在优化整合企业内外资源的思想上,更多地强调了供应链在响应多样化客户需求方面的速度目标。同原来的一体化供应链观念相比,敏捷供应链有着显著不同的内涵。
1.战略目标:
传统管理思想的灵魂是高成本、低效率,而这一思想的理论假设是认为消费者偏好更多地倾向于价格和制造质量。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没有摆脱传统企业管理思想的束缚,质量和价格依然是其主要战略目标,敏捷供应链观念则顺应时代潮流,将战略目标定位于对多样化客户需求的瞬时响应。
2.资源观念:
一体化供应链管理也强调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挖掘,但是其资源观点局限于企业内部,敏捷供应链从扩大的生产概念出发,将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行前伸和后延,把上游的供应商和下游的客户纳入企业的战略规划之中,实现对企业内外资源的最佳配置。
3.供应链驱动方式:
依赖传统生产组织方式是很难真正实现以需定产的,因为缺乏即时按单生产的能力,一体化供应链管理只能按照从供应到生产再到销售的推动生产方式进行,结果造成各个环节大量库存的堆积。敏捷供应链在敏捷制造技术、信息技术(it)及并行工程技术(oe)的支持下,成功地实现了客户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的订单驱动生产组织方式,降低了整条供应链的库存量。
4.组织机构构建:
新战略依赖新型组织机构,敏捷供应链的成功实施依赖于虚拟组织的构建,即:若干相互关联的厂商,基于战略一致性而构成的动态联盟。与传统的实体组织相比,虚拟组织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超组织性,它不一定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而是为了特定目标或项目由相关结点企业形成的联盟;(2)动态性,虚拟组织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市场需求或组织目标发生变化时,原先的组织即刻解体;(3)网状组织,它改变了传统的等级分明的金字塔结构,允许信息横向传递与交流,使信息利用更为充分及时。
5.与结点企业的关系:
一体化供应链观念没有超越企业的边界,依旧把供应商看成讨价还价的利益博弈对手,把客户看成服务对象,敏捷供应链突破以往框架,重新定位与上下游节点企业的关系,与供应商结成利益一致的合作伙伴,客户则被看成是企业能够创造价值、使产品增值的重要资源。